常見問題
- 04-092021年天津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來
- 03-25已公開!吉林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
- 03-25已公開!黑龍江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
- 03-242021年重慶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來
- 03-242021年北京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來
- 03-242021年甘肅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
- 03-242021年安徽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
- 03-242021年河南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
- 03-23已公開!遼寧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
- 03-23已公開!山西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
2020年健康管理師考試:最易致癌食物
2020健康管理師因疫情影響考試在10,11月份。健康管理師考試信息中心會第一時間發布關于2020年各地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及 考試信息供大家參考。以及會大量發布一些健康管理師考試輔導資料供考生復習。祝考生2020年順利通過考試!
要想防癌,首要的是改變一些飲食習慣,不是要吃什么,而是不吃什么,最好遠離咸菜、咸肉,發霉的米、面、花生等,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熏烤的魚、肉、香腸等應少吃
蟲草、蛋白粉、雪蛤、胎盤粉……隨著人們對癌癥的重視,許多“聰明人”都在琢磨著吃什么能遠離癌癥。每天吃這些東西真能抗癌?抗癌飲食作用到底有多大?
“防癌,首要的是改變一些飲食習慣,不吃什么,而不是要吃什么。”為此,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指出,約有l/3的癌癥與飲食有關,主動控制攝食成分和改變飲食習慣,在抗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吃什么不一定可信
在食品領域,如果動物實驗證明一種成分能夠致癌,那么就足以判處這種成分“死刑”。但是要證明一種食物成分有助于健康,動物實驗只是非常初步的結論。
如果說某種食品有抗癌效果,就必然要減少別的食物攝取量。而其他那些食物帶來的益處必然減弱,對整體健康而言,這樣過于單一的食品可能是不利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綠茶防癌的說法。2004年,有人向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這樣的認證:“每天飲用四十盎司的綠茶可以減輕一些癌癥的發生風險。”他們提交了各種學術期刊上的大量研究論文來支持“綠茶防癌”。在許多人看來,那些論文已經足夠“權威”、足夠“大量”來證明了。FDA在審查了所有的這些證據之后,結論是只有非常有限的可信證據支持綠茶對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而證明綠茶對其他癌癥也有預防作用的證據都不夠可靠。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機體,特定食物在人體消化后被吸收,其成分必然會發生變化,而且許多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恰恰是被人體吸收分解后才被激活。”此外,歐陽學農說:“還沒有哪種試驗能證明某一食物的抗癌成分能發揮多少功效,更無法確定在某個特定人身上能有多大作用。”
“再好的東西,也不能長期‘絕對’地吃。光強調吃什么防癌,反而可能‘作繭自縛’。”歐陽學農解釋,特定食療對某些人有效,但針對另外一個人,也許適得其反。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盤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但卻容易導致乳腺癌,有乳腺癌高發因素的人應少吃。比如,豆類對腸道有好處,卻可加重腎臟負擔,腎癌病人不宜多吃。
單靠吃什么、吃多少,是不能完全徹底隔離癌癥的。想吃出健康,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根據人不同的體質、性別、年齡等因素去辨證下方,講究在一個時間段里營養的多樣化和均衡。
“食物經常變換,有益抗癌。”歐陽學農強調說。
不吃什么更實在
“癌癥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不良的飲食往往是一個誘發過程。所以,防癌更重要的是不吃什么。”歐陽學農說。
美國斯坦福癌癥研究院的科學家在近30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癌癥發生”是一項長期的可逆性“工程”,在此“工程”中,只要有一段時間中斷,整個“癌工程”就得重新開始。因此,要不斷改變食譜,品種盡可能多樣化,做到營養平衡,比例恰當,特別是改掉固定不變的飲食習慣,吃“雜食”。
那么,要遠離哪些食物呢?科學研究發現,高脂肪與高熱量飲食與乳腺癌發生成正比,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肺癌病人常缺乏維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與吸煙、酗酒有關;甲狀腺癌與飲食中缺碘有關;鼻咽癌與飲食中亞硝胺污染有關;食物過硬、過于刺激,或進食過快過燙,長此以往,易患食管癌;糖精攝入過多,可能是膀胱癌的發病因素之一;辛辣食品、高鹽飲食,會損傷胃黏膜,促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容易誘發癌變;霉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禍首。
“要想防癌,抗癌食譜最好個體化。”歐陽學農說,要想遠離癌癥,咸菜、咸肉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應少吃;發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黃曲霉素,一旦發現,應棄之不吃;做米飯、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干凈,以減少霉變對身體的損害;吃肉不要過多,因肉中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魚、蝦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熏烤的魚、肉、香腸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煙焦油,應少吃。限制攝取酒精性飲料,別圖便宜買不新鮮或腐爛的蔬菜和水果。
要想防癌,首要的是改變一些飲食習慣,不是要吃什么,而是不吃什么,最好遠離咸菜、咸肉,發霉的米、面、花生等,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熏烤的魚、肉、香腸等應少吃
蟲草、蛋白粉、雪蛤、胎盤粉……隨著人們對癌癥的重視,許多“聰明人”都在琢磨著吃什么能遠離癌癥。每天吃這些東西真能抗癌?抗癌飲食作用到底有多大?
“防癌,首要的是改變一些飲食習慣,不吃什么,而不是要吃什么。”為此,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指出,約有l/3的癌癥與飲食有關,主動控制攝食成分和改變飲食習慣,在抗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吃什么不一定可信
在食品領域,如果動物實驗證明一種成分能夠致癌,那么就足以判處這種成分“死刑”。但是要證明一種食物成分有助于健康,動物實驗只是非常初步的結論。
如果說某種食品有抗癌效果,就必然要減少別的食物攝取量。而其他那些食物帶來的益處必然減弱,對整體健康而言,這樣過于單一的食品可能是不利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綠茶防癌的說法。2004年,有人向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這樣的認證:“每天飲用四十盎司的綠茶可以減輕一些癌癥的發生風險。”他們提交了各種學術期刊上的大量研究論文來支持“綠茶防癌”。在許多人看來,那些論文已經足夠“權威”、足夠“大量”來證明了。FDA在審查了所有的這些證據之后,結論是只有非常有限的可信證據支持綠茶對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而證明綠茶對其他癌癥也有預防作用的證據都不夠可靠。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機體,特定食物在人體消化后被吸收,其成分必然會發生變化,而且許多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恰恰是被人體吸收分解后才被激活。”此外,歐陽學農說:“還沒有哪種試驗能證明某一食物的抗癌成分能發揮多少功效,更無法確定在某個特定人身上能有多大作用。”
“再好的東西,也不能長期‘絕對’地吃。光強調吃什么防癌,反而可能‘作繭自縛’。”歐陽學農解釋,特定食療對某些人有效,但針對另外一個人,也許適得其反。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盤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但卻容易導致乳腺癌,有乳腺癌高發因素的人應少吃。比如,豆類對腸道有好處,卻可加重腎臟負擔,腎癌病人不宜多吃。
單靠吃什么、吃多少,是不能完全徹底隔離癌癥的。想吃出健康,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根據人不同的體質、性別、年齡等因素去辨證下方,講究在一個時間段里營養的多樣化和均衡。
“食物經常變換,有益抗癌。”歐陽學農強調說。
不吃什么更實在
“癌癥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不良的飲食往往是一個誘發過程。所以,防癌更重要的是不吃什么。”歐陽學農說。
美國斯坦福癌癥研究院的科學家在近30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癌癥發生”是一項長期的可逆性“工程”,在此“工程”中,只要有一段時間中斷,整個“癌工程”就得重新開始。因此,要不斷改變食譜,品種盡可能多樣化,做到營養平衡,比例恰當,特別是改掉固定不變的飲食習慣,吃“雜食”。
那么,要遠離哪些食物呢?科學研究發現,高脂肪與高熱量飲食與乳腺癌發生成正比,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肺癌病人常缺乏維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與吸煙、酗酒有關;甲狀腺癌與飲食中缺碘有關;鼻咽癌與飲食中亞硝胺污染有關;食物過硬、過于刺激,或進食過快過燙,長此以往,易患食管癌;糖精攝入過多,可能是膀胱癌的發病因素之一;辛辣食品、高鹽飲食,會損傷胃黏膜,促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容易誘發癌變;霉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禍首。
“要想防癌,抗癌食譜最好個體化。”歐陽學農說,要想遠離癌癥,咸菜、咸肉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應少吃;發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黃曲霉素,一旦發現,應棄之不吃;做米飯、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干凈,以減少霉變對身體的損害;吃肉不要過多,因肉中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魚、蝦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熏烤的魚、肉、香腸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煙焦油,應少吃。限制攝取酒精性飲料,別圖便宜買不新鮮或腐爛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