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12黑龍江健康管理師2023年報名和考試時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遼寧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吉林健康管理師2023年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河北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山西地區健康管理師2023年報名和考試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天津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北京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廣東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湖北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河南報名和考試時間
健康管理師三級考試,你不得不重視
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個體和群體從營養和心理兩方面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即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管理化管理技術模式上。從社會、心理、生物的角度從事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健康干預工作的專業人員。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已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近年來,我國健康產業也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高速路,健康管理相關人才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因此,培養健康管理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據人力資源專家分析,我國未來5—10年,大約需要1000萬健康服務產業人才,而專業健康管理師的需求將超過200萬!特別是在中國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健康管理師人才稀缺,可謂供不應求,月薪不斷攀升。例如在港澳臺、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普通的健康管理師年薪約15~20萬,高級別的年薪約30萬左右,更有一些經驗豐富、專業資深的健康管理師年薪可達50萬以上,甚至百萬以上。
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社會現狀是健康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發言時所強調的,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至少有2.4億,占總人口的17.3%。
青島是全國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程度高、高齡化態勢突出的少數城市之一。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到161萬,占總人口的20.6%,高出全國4.5個百分點。
中國是一個投資驅動型經濟體,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力量大于任何其他國家,因而,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增長減緩的作用是明顯的。
但人口老齡化不應成為社會發展的負擔,只有積極尋求解決之路才能實現老有所養的和諧社會。全國的老齡化趨勢給我國的健康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衛生各部門、全國各地都在出臺新政策支持健康管理行業的發展。
廈門市著力推進慢病分級診療工作
廈門市在醫院服務調查中發現,在三級醫院的門診服務人次中,半數以上是慢性病人,其中約30%是到醫院開藥維持常規治療的慢性病人。
為有效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長期超負荷工作、醫療費用不斷攀升所形成的“看病難、看病貴”現象,廈門市自2012年起實施慢病分級診療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2年初廈門市從糖尿病入手,創設了“糖尿病全程保健網”(簡稱“糖友網”),組建“三師組合”對入網糖尿病患者進行全程管理。
創設“三師組合”模式。
“三師組合”即每名入網糖尿病患者都由一名三級醫院中級及以上職稱的糖尿病專科醫師、一名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師和一名經過培訓認證的健康管理師進行全程照護。
一是專科醫師負責對入網患者進行診斷,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定期下社區巡診,同時負責帶教全科醫生。
二是全科醫師負責執行專科醫生制定的診療方案,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做好隨訪病程記錄,將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時反饋至專科醫生,以期盡快解決問題;在專科醫生的帶教下實現對患者的獨立診療;協助健康管理師做好個體化健康教育。
三是健康管理師負責聯系患者與醫生,負責患者日常的隨訪與健康教育;強化個體化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實現日常自我管理;及時向醫生反饋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負責安排患者下次隨診時間及雙向轉診相關事宜。
慢病防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全國兩會期間,諸多代表、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將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而慢病防控作為其中的重要任務之一,理應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努力的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李鈾表示,各級政府應將慢性病防控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防控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完善“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防控工作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詠紅建議,應全面建立健康影響評估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健全監督機制,這對于實現“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醫生帶動“大”醫改
上海市徐匯區長順坊社區家庭醫生邱宏亮在提到上海醫改時說““說是提供‘六位一體’服務,實際上與居民健康相關的都要管。”邱宏亮說,從疾病診治到公共衛生,從入戶隨訪到慢性病管理,甚至在路邊遇到阿姨買菜回來,他都會從營養學的角度給出建議。
上海醫改方案探索實施5項基礎性工作,包括完善區域衛生規劃,優化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的均衡配置;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技術水平;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開展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家庭醫生制度。
這5項基礎工作,被譽為上海在“四梁八柱”之下夯打的5層“地基”。而區域資源配置和醫療聯合體的基礎都是家庭醫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一部分就是培訓家庭醫生,信息化建設在社區的服務主體也是家庭醫生。和邱宏亮一樣默默在上海2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家庭醫生,成為上海醫改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載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