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12黑龍江健康管理師2023年報名和考試時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遼寧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吉林健康管理師2023年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河北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山西地區健康管理師2023年報名和考試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天津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北京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廣東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湖北報名和考試時間
- 09-12健康管理師2023年河南報名和考試時間
健康管理師職業你的新選擇!
經濟環境影響
2019年對于一大部分人(包括企業)來說是特別不好過的,有一句比較經典的話是這樣說:2019年是過去十年經濟最壞的一年,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從經營角度來看:有很多公司倒閉,資金鏈斷了,包括很多大公司,你可以隨時從身邊一些地方能看到的就是一個好好的街道店鋪,幾個月間斷斷續續換了幾個主人店家,一個好好十幾年的公司說沒就沒了;市場不景氣、沒有絕對的行業大哥,你隨時會變回20年前。
從2019裁員潮看:京東(裁員10%)、有贊(裁員25%)、知乎(裁員20%)、36氪(裁員30%)、滴滴(上海全部裁員,全國總共裁員2000人)等等(數據來源網絡)。有個在朋友圈轉發量很高的文章大概是這樣說的:在大公司拿慣了幾十萬的年薪,假如有一天你無故的裁掉了,30多歲的你會怎么辦?
結了婚的人,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撫養,肩上抬著房子車子月付貸款,腳下還要跟新一代年輕人“抬杠”爭鋒,現在社會最可怕的意外就是意外丟了金飯碗!裁員潮水是一個直接的誘因,不管你以前在大企業多牛,沒什么比“意外”更可怕了。
最好最穩的辦法,就是找“備胎”,預備新出路,很多在職業的人都在尋求第二副業。
健康管理師等系列國家認證的證書,一方面預防意外被炒,一方面為未來職業鋪墊出路。健康職業是最好的第二副業,是最好的“備胎”。
國家政策扶持
在當下,人們最關注的莫過于“身體問題”了,無論是見面的問候,還是祝福的話語,“健康”都是少不了的字眼。現代城市生活的快節奏和豐富多彩,不僅給大家帶來益處,也帶來了很多健康問題。
國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老年性疾病、慢性病等已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命與健康。健康產業關乎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新增長動力,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健康問題無疑就是國家、社會10年以后最大的麻煩,馬云在談健康產業的時候曾說過:解決10年以后社會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最大機會。
在中國,雖然已經實現了社保體系,但這種保障僅僅是一種最基本的醫療需求。想針對工作壓力大,或存在健康隱患的人群進行跟蹤服務,并提供詳細專業化管理的,傳統醫療體系還遠遠達不到。
而據專業機構的調查顯示,在有183位企業家的一次體檢中,血脂、血壓和血糖有問題的比例分別是41.53%、21.86%和12.57%。這個結果分別比普通人群高出19.53%、9.66% 和8.89%。另外還有33.88%的企業家心電圖異常,62.84%患有頸椎疾病,40.98%患有胃、十二指腸疾病,32.24%患有脂肪肝,24.04%患有甲狀腺疾病。
健康管理師立項了
為了提前預防甚至解決未來的麻煩,中國也在健康戰略持續推進上下足了政策的功夫,健康產業正在逐漸占據頂層設計的重要位置,成為各方資本競相追逐的朝陽產業,國家亦出臺了各樣不下30多例有利的政策來推進產業的進程與專業服務人才的建設:
像比較熟悉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于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等。
而就在2019年7月15日,黨中央、國務院又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動員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方針,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所以說明:國家健康建設這個事情比較著急了,那做事情要有足夠強大的專業隊伍對吧,相應號召,作為衛健委認證的健康管理師考證,人才培訓等任務就很重。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健康服務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以上,其中主要任務第七條明確要求,健全人力資源保障機制,加大健康管理師等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力度。未來5至10年時間大約需要1000萬健康服務產業人才,而專業健康管理師的需求將超過200萬人。
健康管理師工薪也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基本上基層崗位工資收入是:5K-7K/月(以深圳為標準,1-3年工作者,上海北京稍高,廣深差不多,二三線城市稍低)
大部分人發展上限就是:10K-15K/月(以深圳為標準,3-5年工作者,上海北京稍高,廣深差不多,二三線城市稍少)
在未來,擁有專業資格證書的“營養師”“健康管理師”捉住風口,大有作為。健康專業人才需求,解決社會慢病痛點病痛點
對于慢病來說,患者離開醫院后就失去了管理,失管是導致慢病診療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做健康管理服務專業人士或公司遇到的一大難點。
慢病需要的是‘三分治療、七分管理’,如果沒有好的管理,慢病的診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前段時間《厲害了,我的國》熱播,其中《輝煌中國》(第五共享小康)有一段環節給“三師共管”——健康管理師日常做了一個最好的介紹,讓“健康管理師”這一名詞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也揭示了健康管理師未來新的職業發展形式,更說明國家已經把“三師共管”創新模式列入解決慢病手段的重中之重。
“三師共管”服務模式
通過大型醫院、疾控中心、社區醫療機構緊密的“三方協作”,搭建包括市級慢病綜合管理平臺、醫聯體(區級)慢病管理子平臺、社區慢病管理子平臺在內的三級平臺,由三級醫院專科醫師、社區家庭醫師和健康管理師共同組成醫療團隊(“三師共管”),結合三級醫院和社區醫院對居民(病人)進行共同管理。
一般由護士、檢驗檢查醫生等醫護人員組成(重點是護士),在經過國家的正式培訓和考核獲得健康管理師的資格后即可上崗,擔當了健康管理師的角色。
健康管理師是“三師”里面最重要的一環,有三個職責:一是協助專科醫生和全科醫生聯系病友;二是負責針對患者的日常隨訪、家訪;三是針對群眾強化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主要決定了病患在后續康愈的速度與質量,更決定了能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真正上維穩健康狀態。